棉花糖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辽朝梦影 > 第7章

第7章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疏导。恰逢此时,有西洋来的能人异士,带来一种名为“蹴鞠”的球戏,颇为新奇有趣。圣上灵机一动,便想借此举办一场规模宏大的蹴鞠赛事,一来可为万民提供一宣泄情绪、纵情欢娱之所,二来亦可彰显国力,转移视线,将那潜在的矛盾消弭于无形。

为办此盛会,圣上亲自擘画,不惜靡费,遍征海内外能工巧匠,历时多年,耗费无数金银心血,督造一座规模宏大、前所未有的蹴鞠竞技之场。直至当朝皇曾孙开垌亲临督建,此浩大工程方得峻工。若论当今圣上一朝功业,耗费心力最大、最为瞩目者,怕是无过于此了。

正是:“世祖开商埠,荣华掩弊深。圣孙承旧策,球鞠转民心。”

下面,且让我们细观此番“举国第一盛宴”之蹴鞠盛会,其间运作究竟是何等光景。

且说那国都琮城之内,如今最引人瞩目的所在,莫过于城中那座巍峨壮丽、声名远播的“大辽皇家蹴鞠苑”了。此苑正是当年圣上为疏导民情、彰显国威而敕建,自其落成之日起,便成了这京城乃至整个大辽国的一桩极大盛事,亦是圣上在位期间最为人称道的一大功业。

放眼望去,这蹴鞠苑气势恢宏,可容纳观众两万之众,苑体呈椭圆形,据说是采纳了西洋周全视野之法。其外观,仍是本朝皇家宫苑之气派,飞檐斗拱,琉璃瓦顶(主黄辅青蓝),汉白玉栏杆,无一不显皇家威仪。然内里支撑看台之结构,却巧妙融合了西洋奇巧之术,运用了几何、力学之原理,由工部与司天监主持,并有西洋技师参赞,方得建成如此高耸而稳固的看台,远观近瞧,皆令人啧啧称奇。

苑内座席,已然是尊卑有序,等级森严。西侧中央高台御座,乃天子临幸观赛之所,金碧辉煌,侍卫环立。且说每逢重大赛期,或是圣驾亲临,或是钦派王公大臣莅场之时,按例在赛事开始之前,必有一番训示。若逢天子御驾,便由御座阁楼前特设的露台之上,面向万民宣谕。为使圣言或大臣训示能远播场内,令两万观众皆得聆听,工部与司天监的巧匠们,曾借鉴西洋传来的声学之理,并合以本朝冶炼之术,造出一种名为‘聚音铜’的奇异器物。此物形似数个巨大的、内壁磨光之铜喇叭相连,巧妙安设于御座露台下方或两侧特定方位。训话之人只需立于其后,声音便能经由此‘聚音铜’汇聚放大,远远传开,虽万众喧哗,亦能使得前排后座,约略听闻一二。届时,天子或大臣或勉励球员奋勇争先而不失恭谨,或宣扬国恩浩荡、四海升平,或训诫万民恪守本分、乐观盛世。一番话毕,场内肃然,待礼炮或鼓声响起,方才开始龙争虎斗。其侧为宗室勋贵的私密包厢,约莫一二十间。再下便是文武百官之席,依品级划分,秩序井然。次一等者,乃中下级官员、武将及特邀之士绅嘉宾(内亦含外国使节专区)。至于占据了两端及上层看台最大片区域的,则是当值的卫所军士,多席地或立于台阶之上观看,亦有弹压场面之责。最偏远处,方是经特许入场的寻常市民之席,虽简陋,却也座无虚席。各区域间界限分明,栏隔墙挡,入口各异,由兵士把守,绝无僭越混杂之虞。

尤其那观赛区域,除却极私密的包厢外,皆严分男女,各在指定区域就坐,礼不可废,泾渭分明。至于那净房(如厕)之事,亦早有周全布置,于场馆左近设有多处,等级分明,男女各异,并有专人定时洒扫清洁,以应两万人聚散之需。

至于苑内竞逐的,便是那八支名动京城的队伍。此八队非同一般,乃是精心遴选,各代表了朝廷与京城的一方势力或阶层:有那代表皇家爪牙、威严肃杀的锦衣卫队;有那代表皇室宗亲、贵气天成的宗正寺队;有那代表国家营造、精于计算的工部队;有那掌管车马驿传、行动迅捷的太仆寺队;亦有那由京城富商巨贾组成、财力雄厚的商总会队;有那擅用军械利器、技艺精湛的神机营队;有那负责京城治安、风格硬朗的五城兵马司队;更有那代表文人雅士、讲究章法技巧的翰林院队。此八队轮番上阵,各显其能,明争暗斗,早已是京城百姓乃至达官显贵们津津乐道的话题。

如今场上较量,皆依朝廷颁布之《皇家新定蹴鞠章程》行事。每队遣十一人登场,内中一人为“门尉”,司守“龙门”。球员禁用手触球(门尉于特定区域除外),力求将皮鞠送入对方龙门。其间规则甚细,诸如“越位”、“角击”、“界踢”、“任踢”、“罚踢”等名目,皆有正副判官依据章程裁断。场上球员若有违规,轻则领“记过牌”(黄木牌),重则得“驱逐令”(红令牌),立时下场。计时则用场边铜壶滴漏或更鼓,每场分上下两“节”,各三“刻”时长,中场歇息一“刻”。所用皮鞠,亦是蹴鞠司监造,尺寸重量均有定制。

再说那场中间歇息一刻之时,虽是一刻光景,鞠场之上亦不得空闲。只见那绿茵场地中央,早已款款步入一群来自教坊司的伶人。或是身着彩衣的舞者,长袖飘飘,翩跹起舞,演绎那霓裳羽衣之态;或是乐官伶官,弹起琵琶,吹起洞箫,奏一曲太平新乐;更有那技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