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3章 任性总戗亲朋痛 疏忽常予蛇鼠机(下
以希望呼延双鞭能够帮是贲青换一个清白身份,以得地图。
呼延双鞭早就料到庆云北上动机不会那么简单,既然欠下了人情,那边顺水推舟把它还了,何乐而不为?
有了呼延双鞭的保证,是贲青再无疑虑。
易京图成之日,世上再无是贲青。
与齐州毗邻的东海郡,却多了一门大户,号称是自南齐避祸而来,齐国名士封延伯的子嗣。
在这几日里,萧锋的伤势也有了好转。
他不愿耽误大家行程,强撑着想要上路。
萧锋一说要走,王韶明的眸子立刻便黯了下来。
这几日她从是贲青的口中已经听说,庆云北上欲对易京不利。
她自己眼下这身份,出于避嫌,肯定是没办法跟随的了。
可是她一来无处可去,二来又放心不下萧锋,那可怜巴巴却又无颜启齿的模样,着实让人心疼。
殷色可多情善感,最看不惯这等虐心的别离,她指着萧锋道,
“萧王爷伤还没好,总还需要个人伺候。
你们男人粗手粗脚,
我,我又不是很方便。
庆哥哥,你便带上王姑娘同行可好?”
萧锋自知以大事为重,不愿众人将就自己,
他正要推脱,却被庆云看在眼里,抢先说道,
“却也是极好的。
王姑娘,这可要委屈你了。”
这下反倒是王韶明不好意思了,
“你们,放心我?”
“我想,你现在心中应该已经有了答案。
亲人和那个天宗,究竟哪个更重要。”
王韶明内心五味杂陈,情绪早已控制不住。
她瞬间泪如泉涌,喉头哽咽,
除了拼命点头,哪里还吐得出一个字来?
》》》》》敲黑板时间《《《《《
笔者曾经提过多次,士族族谱也是历史,而且可以补充许多正史的盲区。这一节里提到了许多北魏时期赫赫有名的士族。北朝士族墓葬保存的完整性是一个历史奇迹。今凡言士族史,必谈魏碑。
是贲氏改封氏,这是《魏书官氏》的记载。很多人以为北魏只有几支皇族改了汉姓,这是误解,官氏中记载了几百个鲜卑改姓。本文提道是贲氏改封氏以后与渤海封氏合谱,其实是总结了一种现象。隋唐之后的士族,鲜卑近半,但很少有大族祠堂将宗支溯源鲜卑。李世民带头给自己找身份,无论他是鲜卑还是汉,反正陇西李那个谱系是靠不住的,我们前文已有分说。
南北朝封氏之中也有这么一支比较奇特的,就是本文提到的封延伯,他本贯渤海封氏,在南齐为官,可是辞官隐于东海,最后子孙又迁徙到了广陵。当时大家族对本贯的概念都是非常尊重的,没有什么大的变故很少会这样南南北北的折腾,举族迁徙。隋唐以前,在青史留名的所有封氏族人都出渤海封氏,而第一处例外便是收复我国门户克什米尔的大将封常清。封常清是山西猗氏人,属鲜卑故地(代),活跃于西疆,而且与哥舒天,高仙芝两位异族大将同传。封固封也,此封已非彼封。这种现象在当时普遍存在,经过南北朝和隋唐,士族逐渐没落,正溯难考,各种伪造嫁接严重,恐怕也是主要原因之一。
崔彧,之前已经说过,出清河崔氏。他是前文龙套崔相如的亲弟弟,与崔宗伯,崔祖虬平辈,是南北朝名医。传说他在青州之行中认识了一名和尚,受传《素问》,故而医道大进。《素问》这本书是黄帝内经残篇之一,历代多有散失。而在南北朝为《素问》做注,研究最深的正是前文登场的神医全元起。所以本文才设计了这一出崔彧走山东,遇庆云指点结识全元起。
河间邢氏,也是一支大士族,与崔家是姻亲。崔休的妹妹嫁给了邢家邢晏(墓志有存)。邢氏大都是北魏忠臣,但是也出过一名分量极重的反贼祸乱泰山,名唤邢杲。邢杲起义与六镇起义呼应,是北魏传衰的标志性事件。六镇起义的主要头目本文已经登场,就是报德寺兽苑的那几个小家伙,所以邢杲也应该是这一辈的人物。因此本节引入的邢神灭应设定为邢杲长辈。《魏书》中说邢杲乃是邢晏的堂弟,邢晏的父亲邢修年字神念。邢神念还有两个入传的族弟,邢产字神宝,邢虬字神彪,所以邢杲长一辈的人物取字是以神论辈。故有邢神灭窃位泰山寇的伏笔。邢杲称汉而王,定年号天统,也是庆云九龙绕柱命相中小龙环一纹。
本节在写到两支封氏合谱的时候,曾经提到过拜封父为宗腊。这宗腊究竟是什么意思?
腊字的本意在现代已经几乎丢失了,腊是祖神,也用于指代年末大祭。《独断》:腊者,岁终大祭,纵吏民宴饮,非迎气,故但送不迎。正月岁首,亦如腊仪。又:四代称腊之别名:夏曰嘉平,殷曰清祀,周曰大蜡,汉曰腊。十二月叫腊月,就是这么来的。由汉至宋,大多执行一年五腊,曰正,四,七,十,腊或春夏秋冬腊,四时加一月,祭祖。
在华夏信仰中的地位,祖先是仅次于天地君的存在,所以腊也指祖神。腊神的级别很高,有多高?在北宋有一名义军首领叫方十三,他自称真神举事,便改名叫了方腊。他的两个同乡方五相公,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