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 让儒家再次伟大
会介意上位者是否支持他,只要于国于民有利,他就会去做。
“切记,务必要按我说的做,否则可能会失去魏君这个强援。”
王海用一个错误的逻辑,得出了正确的结论。
王尚书尽管政治斗争的经验一般,但是执行能力很强。
听完王海的提点,他下班后立刻就去找了魏君。
果不其然,当王尚书说出上官丞相和陆总管在借助京察的机会打压儒家的时候,尽管特意点出了这次被罢官的儒家弟子都是支持魏君的人,但魏君不仅没有沮丧,反而很正气凛然地问道:“王尚书,这些人是不是真的过线了?上官丞相京察的结果可否有诬陷他们?”
王尚书摇头。
魏君立刻毫不犹豫的说:“做错了事情,理应付出代价。当官是要为民做主的,不能因为他是谁的人,就能够身居高位。
“这些人支持我魏君又怎么样?他们连自己的本职工作都做不好,被罢官去职也是活该,我绝对支持上官丞相。
“我魏某人从未想过结党营私,京察本就是能者上,有问题者下。王尚书,你如果是让我为这些支持我的魏党求情,魏某人恕难从命。”
感谢上官丞相,把这些魏党从朝堂赶走了。
日后知己同学如果想对我下手,来自朝堂的阻力也会减少很多。
更何况这群人还是一群尸位素餐的家伙。
魏君很开心。
自从上次王尚书悄悄传书告诉他以后儒家在朝廷会暗中支持他之后,魏君就一直提心吊胆。
儒家的历史比大乾都长,天知道这么多年下来积攒了多少底蕴。
他被这群人支持和保护,找死的难度就更加大了。
魏君正愁拿儒家的这群人没有什么办法呢,现在上官丞相和陆总管就主动对他们开刀了。
开的好。
正好把这些人都赶出朝堂,把魏党一扫而空。
如此一来,朝中支持他的人锐减,真要是有人想对他下手,也会容易很多。
魏君给上官丞相和陆总管点了一个大大的赞。
而王尚书也在心里给魏君和自己的爷爷王海点了一个大大的赞。
王尚书内心庆幸,幸好自己听了爷爷的话,找到了正确的和魏大人聊天的方式。
魏大人也的确和爷爷预料的一样,是一个眼睛里揉不得沙子的正人君子。
魏大人的心目中根本就没有党争,有的只是清白和正义。
如此君子,方值得儒家全力的扶持,才值得儒家上下所有人追随。
王尚书感受到了魏君灵魂的高尚,也感受到了爷爷王海那浩如渊海的智慧。
所以接下来,王尚书完全按照王海的意思与魏君继续聊了下去。
“魏大人一番话如醍醐灌顶,让王某受益匪浅。”
王尚书先是捧了魏君一句,然后继续道:“魏大人,对于这些尸位素餐的家伙,罢官去职本官也没有意见。但是大乾不能没有儒家,朝堂不能没有儒家的声音。让上官丞相一家独大,让监察司肆无忌惮的扩充自己的实力,对于大乾来说绝对不是什么好事。”
魏君点了点头。
这是真的。
纵然魏君发自内心的认为上官丞相和陆总管都是人中龙凤,但是让他们把权力过度集中起来,也会出现问题的。
因为没有人会永远正确。
而且正如同镇西王世子担心的那样,由他们来限制皇权,那谁来限制他们呢?
当满朝文武都是他们的人之后,本质上这个朝堂和之前有皇帝在的朝堂就没有太大的区别了。
都是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这并不是魏君提倡的事情。
魏君看向了王尚书,认真道:“王大人这话魏某是认同的,大乾或许需要集权,但也需要更多的声音。儒家于国于民都是有大功的,无论如何也不应该从朝堂上彻底绝迹。”
即便在卫国战争当中,儒家立下的战功也不少。
而且遭受那么大的冤屈,儒家也并没有反叛的迹象,顶多是对皇室不满,对于上官丞相姬帅他们这群掌权者不满。
这在魏君看来很正常。
就儒家那遭遇搁到他头上,魏君估计自己绝逼把大乾给灭了。
本天帝受不了那种委屈。
儒家才报复到这种程度,绝对称得上君子行为了。
魏君对于这个世界的儒家印象不差,除了儒家非要保他之外,其他方面,儒家绝对不是拖国家后腿的存在,反而对国家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与作用。
“上官丞相在大力打压儒家?”魏君问道。
王海点头:“对,不止是上官丞相,包括陆总管,甚至是姬长空,都在打压儒家。”
这是真的。
因为三巨头都以为儒家已经和乾帝达成了全面合作,是铁杆的帝党。
既然如此,政见不同,自然往死里干他们。
对镇西王下手他们还有几分怜悯之心,对儒家下手,他们那叫一个心狠手辣。
毕竟王海是当着上官丞相和陆总管的面,与乾帝达成的合作协议。
老戏骨对飙演技,谁都没输,彼此都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