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3.第十六章 书单
视而笑。
郑宇盛憋不住,“什么读书天?”
姜南柯就给他解释,“绪方明导演的《何时是读书天》,看过没?”
正拿着毛巾擦手的李正宰回忆道,“绪方明的话,那位日本导演?”
倒茶的孔佑点头,“田中裕子前辈主演的一部文艺片。”
影片的故事很简单,少年时期本互有好感的男女主因父母辈偷情引发的事故,导致两人分开。此后多年,男主另娶他人,女主则是独自读了一本又一本的书去排解孤独。男女主角的故事跨越了二十来年,漫长的岁月里,陪伴女主角或者说支撑她走过寂寞的就是那些书本。
电影名就叫《何时是读书天》,孔佑给姜南柯分享这部电影的时候,说如果电影名是疑问句,那‘何时是读书天?’这个问题的回答就对应‘你不在的时候就是读书天’。而姜南柯则认为,这个问题的回答应该是‘想你的时候就是读书天’。
隔桌对坐的男女,你一言我一语的给其他人讲完了电影的故事,再问他们,关于‘何时是读书天?’的问题,他们都有什么答案。
他们讲到一半时李正宰就想起了这部电影,他看过的。边上的郑宇盛也想起来了,他也看过。这是部很有名的文艺片。剩下的三位工作人员明显没有看过电影,他们俩就没插话,一直等到姜南柯和孔佑讲完。
面对提问,李正宰不关心‘何时是读书天’,他意有所指的吐槽,“感情这种事,女人都是死心眼。男主和女主分开后,该恋爱恋爱,该结婚结婚,哪像女主,一等就是数十年,也不知道怎么就那么想不开。”
郑宇盛听出了兄弟的潜台词,也带着点阴阳怪气的开口,“女主角脑子多少有点问题,才会一直被男主角吊着,人家都结婚了,她还等那么久干什么,世上男人都死绝了吗。”
听出来他们俩疑似想搞事的姜南柯斜眼看过去,正要怼。
也不知道听没听出来的孔佑先开口说,“电影给特写的那些书里,你们最喜欢哪一本?”
李正宰微愣,能记得大概剧情就不错了,还什么特写书?郑宇盛则是....什么书?
姜南柯来了精神,“《伊豆的舞女》你看了没?”她推荐给孔佑的。
“我对川端康成(日本作家,《伊豆的舞女》作者)有滤镜,无法客观评价。”孔佑说着冲她笑,“你会觉得男凝太重对不对?”
郑宇盛、李正宰:什么男凝太重?
“我承认爱情很美,作家尤其是笔力深厚的作家他们描述的爱情都很美。”姜南柯皱了皱鼻头,“可就像....”
“《洛丽塔》。”孔佑接上,“男作家笔下对于女性纯真美好的那种描述,总会让你觉得不太舒服。”
姜南柯耸肩,“没办法,客观-性-别障碍。何况那其实偏‘救风尘’之类的故事,书生和舞女什么的,很难避开同类的调性。”
“有些描写是很难避免,刻意强调女主的成熟,偏偏又单独描写女孩子只有十四岁。”孔佑懂她在别扭什么,“是有点怪。”
斜眼看他的姜南柯才不信,“纯洁无瑕的女孩儿未经世事的‘性’魅力,最戳你们的-性-癖,你敢说你不喜欢?没有男人不喜欢妩媚和纯真糅杂在一起的十四岁舞女。”
孔佑摊手,这就没办法解释了,“我说了啊,我对川端康成有滤镜,我没办法客观评价。”
两人旁若无人的聊‘川端康成’,聊‘性-癖’,聊‘十四岁的舞女’,聊的助理们习以为常,已经在商量点什么菜了,而李正宰和郑宇盛对了个眼神后,都不想加入他们的聊天。
不过李正宰倒是有了点好奇心,这两人凑在一起聊‘男人的性-癖’合理吗?哪家情侣这么聊天?
这就是姜南柯的知识盲区啊。
在姜南柯的恋爱经验里,即没有关于川端康成的‘舞女’,也不会有‘何时是读书天’的疑问。这是独属于‘好友’孔佑的领域,在这个奇特的领域里,姜南柯极其珍视他们的友谊。
偶尔她总忍不住会想,这样珍贵的人被男女之情‘污染’是否太过可惜了呢?
但友情和爱情,还是有本质区别的,在十分细微的地方就能体现出来。
饭吃完,大家又一起上了姜南柯的车。男人们有志一同的认为要先把女孩子们送回家,而姜南柯的意思是先送助理回家。最先下车的就是金冬萱,接着车开往三位艺人同住的小区。
夜幕下着稀稀拉拉的小雨,车还要再送其他人就没有下停车场,而是停在楼道门口。
姜南柯跟大家告别准备下车,余光看到孔佑扭着脑袋四处看,就问他找什么呢?
“车上应该有雨伞吧?”孔佑看了一圈没找着,就拉拉链脱外套。
郑直男接话,“这点雨要什么伞。”看向姜南柯,好似在嫌弃,你怎么那么矫情,“几步路,你跑过去呗。”
白眼差点翻出来的姜南柯正准备怼她,眼前就多了一件外套,手里拿着外套的孔佑说,“拿衣服挡一下?”
李正宰扬眉,哥们有点东西哎。
已然露出笑脸的姜南柯乐呵呵的点头,也不管被酸到看后辈眼神跟看男狐狸精一样的郑直男,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