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6章 渡河失败
守江必守淮,并非无的放矢,而是由长江和淮河的地形决定的,相比起更宽阔的长江一线,淮河一线反而更利于防守。
长江虽宽,可在江南一带走势弯弯曲曲,两岸又非常的平坦,可供大军渡江的地方实在是太多太多了。
如此地形,加上防线又长达上千里,防御难度就是比起中原地区的黄河也强不了多少,纵有百万大军防守在南岸,也很难做到严防死守。
而反观淮河就不一样了,虽然河面没有长江那么宽,但西起大别山,东至大海,河水的走势基本上保持了直线,加上两岸沼泽湿地密布,可供大军渡江的地方也就那么几处,所以说防守起来比长江要轻松多了。
尤其是一到雨季,对于北方的进攻部队来说,简直就是噩梦,后勤补给将困难无比,而南方则可以用船沿支流直接运送粮草兵器援军。
而且即便北方的军队突破了淮河防线,南方的军队也只要节节阻击,待到北方大军千辛万苦打到长江北岸时,基本上已经精疲力尽,锐气已失,无法再组织人马横渡长江了。
此时闯王带着二十多万大军就沿着淮河南岸部署防线,几十万男女青壮忙的是热火朝天,防御的重点仍然放在了凤阳府城附近,但其他地方只要大军能渡河的,基本上也都派了重兵把守。
前期闯王是准备渡长江的,所以能收拢的船只基本上都被收拢到了南岸,打算攻下扬州府后,走运河直接渡江,这就使得华军在北岸并没有收拢到多少船只,不得不就地打造。
双方足足对峙了一月,华军才打造出来了三千多艘简陋的木船,十多万俘虏的闯军也被训练的有模有样,经过了重新的整编。
这十多万人和李岩夫妇的两万多兵马被编成了三个临时军团,每个军团共五万人,下辖10个营,每营5000人。
大多都只装备了简单的刀枪盾牌,别说盔甲,就是连华军制式的军服都还在赶制,所以每人头上也只能包裹上一块黄布,以便区分敌我,因为对面闯军的装备和着装也都差不多,只不过头上裹着的是红布。
三个临时军团的军团长分别由红娘子,马科和李明辅担任,各营的统领,倒是大多都是从
没办法相比起林家军的元老军官们,马科和李明辅这两个前大明总兵官,更擅长指挥这种乌合之众。
显然娜木钟也看出来了,接下来的仗,
虽然只是训练了将近个把月,但这十几万人的士气,明显比以前在闯军时要高得多,毕竟华军的伙食和待遇摆在那里,时不时也会抽掉军政方面的人才去给他们上一下思想课。
进入到九月中旬后,娜木钟便有些等不及了,毕竟中路军虽然还没有拿下襄阳,但已经从随州绕道攻入了湖广,西路军同样也走小路攻入了四川,娜木钟自然不想自己这个皇后最后还输给两个军团长。
华军的兵力都集中在了凤阳城北岸的怀远县,随着娜木钟的一声令下,李明辅率领的临时军团率先发起了渡河战,两万多人划着一千多艘小船,密密麻麻的朝着南岸杀去。
而南岸负责防守的是闯军大将刘宗敏,四万人马早已严阵以待,但也只是在岸边摆放了大量的拒马桩。
“快,给老子放箭!”
看着华军的小船渐渐靠近,刘宗敏手下仅有的上千弓箭手,纷纷开始弯弓搭箭,朝着河里抛射起了箭雨。
而除了放箭,闯军也没有更好的手段来阻止华军小船的靠岸了。
“杀上去…”
“冲啊!”
“弟兄们杀呀!”
随着华军的小船开始靠岸,上面的士兵纷纷跳下了滩涂,闯军顿时就挥舞着兵器冲了上去,想要趁华军未站住脚之前,将其赶到河里去。
一开始华军确实被冲上来的闯军杀的鬼哭狼嚎,死伤惨重,可随着越来越多的小船靠岸,更多的华军跳下了船参战,闯军又被杀的连连后退,最后不得不退到了拒马桩后才稳住。
而这时,两万华军几乎都上了岸,一时间双方隔着巨马桩在岸上打的是热火朝天。
虽然华军的战斗力比闯军明显要高,但数量上毕竟要少的多,加上后续的兵马渡河需要时间,所以渐渐开始不支起来。
与此同时,红娘子和马科也各自带着五万人马和一千条小木船,在上游和下游的某处,发起了渡河作战。
同样和负责防守这两处的闯军大将李过和刘芳亮打的是热火朝天。
一连大战了三日,三处渡河点的华军,都没能在南岸站住脚,最终都被打回了北岸,最后不但损失了三万多人,船只也损失了大半。
期间娜木钟也派出了火器营和陷阵营一起进攻,虽然一度杀的闯进防线岌岌可危,但闯军见事不妙同样及时派出了精锐老兵,显然闯王也是豁出去了,为了能守住淮河防线将老底都压了上去。
“李先生,这可如何是好?”见准备了这么久,三路人马还是都被打得狼狈而回,娜木钟也束手无策了,只得征询李岩。
空有强大的骑兵,火器兵和步兵方阵,却硬是被这条大河弄的发挥不出来,这种渡河作战,她是真的不会打,感觉比攻城战还要难打。
李岩其实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