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5章 改组厂卫
林锐发话后,京城的文官士子勋贵们,这才没了顾虑,纷纷身穿孝服去送葬。
这使得出殡当日的规模,总算配得上一位帝王和皇后了,崇祯和周皇后也被合葬在了毅陵,也就王承恩和十几个太监守陵。
之所以叫毅陵,是因为礼部给崇祯一开始选的是怀宗和思宗,但这两个庙号张嫣都不满意,最后礼部才无奈的改成了毅宗。
对此林锐倒是无所谓,相比起怀宗和思宗,毅宗和崇祯帝确实要更贴切一些。
毕竟纵观古今帝王,崇祯的毅力那绝对是数一数二的,先不说女色勤政方面,仅仅是17年的内忧外患,天灾不断,局势一年不如一年,换了其他皇帝,心态估计早就崩了,多半得直接迁都跑路去江南快活了。
崇祯帝和周皇后下葬后,林锐这才调了三万兵马入城接管城防,维持秩序,又调了一万步兵接管皇城宫城。
至于城中的明兵和皇城的守卫包括净军,则全部赶出了城,暂时驻扎在北城外大营。
直到这时,林锐这才打出华王的旗号,大摇大摆的进了城,文武百官勋贵们和士子们几乎都来到了城外跪迎。
张嫣和三位皇子以及坤兴公主林锐也没强迫他们来迎接,而是将他们安置在了皇城边上的一座三进宅院里,太庙中的牌位画像也都搬了过去,五人身边也只剩下了二十多名太监和两名宫女。
原本如果张嫣和三位皇子以及公主来迎接的话,林锐倒也会按照惯例册封一下,现在没来,自己也就没必要册封了。
此时皇城西侧的小宅院内,听着外面的钟声和热闹的动静,太子朱慈烺和两位皇帝以及坤兴公主都有些紧张的望着张嫣。
“皇伯娘,咱们这样不出面会不会不太好?”
“是啊那贼,那华王嘴上虽说不强迫我们,可咱们要是真的不去迎接,他心里肯定会记恨上的,今后恐怕…”
“他们也没安排咱们去,何况现在也来不及了,还有今后不要叫我皇伯娘了,就叫伯娘吧!”
望着一脸忐忑的侄儿侄女们,张嫣也是有些茫然,其实原本为了太子和公主四人今后能安然的成长度过余生,给朱家嫡系留下一丝血脉,她是打算妥协,去宫门口迎接的。
可那华王就像将他们遗忘了似的,将他们扔在这里就不管了,礼部也没安排,偌大的院子也就门口和围墙外有人看守。
“伯娘,你说那华王今后会如何处置我们?会不会就这样将咱们关在这里一辈子?”
十二岁的坤兴公主一想到今后都要如鸟儿一般被关在笼子里,小脸就是一片煞白。
“要是能一直平安的住在这里也不错,我就担心那华王会明面一套背后一套,过几年后会偷偷…”
太子朱慈烺要大一些,想到历史上那些亡国太子皇子的下场,不由的担心道。
“好了,别多想了,既来之则安之,不管怎样,暂时那华王是不会为难你们的。”
张嫣心里虽然也担心,林锐将来会偷偷将烺儿他们三人毒杀了,以绝后患,但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也只得出声安慰道。
她之所以没有选择一起殉国,就是因为放心不下三个皇子和公主,毕竟最大的朱慈烺都还未成年。
接下来的几日,京师各州县上表归顺的奏疏就犹如雪一片飞往了京城,山海关的祖大寿也
林锐暂时也并没有搞大动作,只是让内阁六部各司其职,各地方也一切照旧,而是先将精力都放在了整顿皇城和宫城上,甚至连俘虏归顺的明军,都没时间整编。
经过一番统计调查,后宫之中林锐也只留下了三百多名年纪小身家清白的宫女来伺候,其余的宫女太监通通被赶到了皇城,没有他的命令,今后宫女太监一律不得进出后宫。
多余的宫女太监,林锐打算等大同各部门搬过来后,再统一进行一次大规模的整顿。
不过锦衣卫和东厂的整顿重建工作却是刻不容缓,但名字肯定不能继续叫锦衣卫和东厂。
由于是和平接收,东厂和锦衣卫的档案也都完整的保存了下来,仔细翻阅了几天的档案,林锐对于明朝的锦衣卫和东厂也大致有了个了解,再加上自己前世的认知,决定将锦衣卫改成情报局,东厂则改成监察局。
两个部门全部隶属于内廷,一个负责收集情报,一个负责监察审讯百官。
“骆养性,今后锦衣卫更名为大华皇家情报局,依然由你担任局长,刘应袭,齐国昌,你二人分别担任副局长,这是朕对于情报局今后的要求和改制方案,限你们三月之内完成总部的改制,一年之内要在整个北方搭建出新的框架,并正常运行。”
华国缺乏相关的人才,林锐暂时也不得不用明朝的旧班人马来改组情报局。
毕竟明朝的锦衣卫体系已经十分庞大完善了,正式人员和编外人员加起来整整有十余万,只可惜大量的编外人员,当初都被崇祯裁撤掉了。
这些编外人员都没有工资,只有一个锦衣卫的世袭官身,遍布大明各行各业和上层人士的家中,基本上都是下人,平时和普通人也没区别,有些父传子子传孙潜伏了几代都没被启用过。
可以说锦衣卫真正的核心,就是这些遍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