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13 章
“ 真的一模一样 。“
而且今日她仔细瞥着柳郗头上戴着的那根发簪 , 发现上面有一道白色的痕迹 ,
应该并非是原先的雕刻 , 而是一道划痕 。
偏偏那日上元节 , 满街的花灯将原本的黑夜都照亮的如同白春 。
谢灵瑜看着那个女子头上戴着的木篡 , 也隐隐约约有一道白色 , 原本她以为是木簪上所雕刻的图案纹路 , 如今看来却是一道划痕 。
同样位置 , 同样白色的痕迹 。
还有柳郗今日所说的那番话 , 她愚柳郗并非只是对她一个人说的吧 。
或许她更是在对自己说的 。
萧晗行自然知道她所说的一模一样是什么意思 , 他微吹着眼险 , 视线落在怀中的少女身上 , 声音清冷而耐心 : “ 其实不管是柳大人是什么身份 , 对我们而言 , 他是林大人便好了 “
这话的意思便是 , 不管是柳郗是郎君也好 , 是小娘子也罢 , 只有他是人人称赞的柳大人时 , 才是对他们最为有利的 。
况且柳郗此人 , 为人为官从无半分差错 。
谢灵瑜对柳郗只有爱才之心 , 从无谋害之意 。
“ 也好 , 用人不疑 , 疑人不用 , 如今我与容钧联手彻查羽林卫 , 对我而言 , 他就是柳容钧 , 再无旁的身份了 ,“ 谢灵瑜倒也迅速厘清了重点 。
既然前世柳郗一直未曾出事 , 便说明他只是柳大人 。
她又何必去自寻烦恼呢 。
「 倒是我庸人自扰了 。“
转眼间 , 到了三月之后 , 冰消雪融之后 , 大地回春 。
这几个月要说大事 , 倒是并无 , 唯一便是齐王一案被彻查之后 , 齐王竟出乎意料的保住了一条性命 。
倒也无他 , 大概是因为齐王虽有谋反之心 , 却并无谋反之实 。
因而死罪可免 , 活罪难逃 。
大概是因为二月时 , 太后突然生了一场大病 , 不说谢灵瑜入宫侍疾 , 便是连圣人都不假于人手 , 陪伴在太后左右 。
在太后在病重的时候 , 曾拉着圣人的手 , 说她自己曾经白发人送黑发人 , 乃是伤心欲绝 , 如今实在不忍心 , 再看着圣人也如此这般 。
太后所说的白发人送黑发人 , 便是当年先永宁王之死的事情 。
当时谢灵瑜便站在一旁 , 她心中却并不赞同太后所言 , 可是考人家已是这般病重 , 她又如何能说什么 。
当初她阿耶乃是为了救圣人而身亡 , 齐王犯的可是意图谋反的死罪 。
何以太后竟将齐王与她的阿耶相提并论 。
可是正因为太后在病中的这般求情 , 竟当真让圣人心软了 。 或许是圣人本就子割不够多 , 不忍眼陌睁的杀掉自己这个长子 。
最后在赐从犯自尽之后 , 反而是齐王这个主谋 , 居然被判了贬为庶民 , 流放眯州 。
睦州离长安路途遥远 , 此一去 , 便是再无回长安的可能性 。
只是这个处置 , 只怕有人并不满 。
斩草不除根 , 春风吹又深 。
可圣人既如此决定了 , 又有何人敢真的再敢说什么 , 难不成当真逼迫圣人去杀了亲子 , 若是真的这般做了 , 圣人可能为了江山社稷痛下杀手 。
但是齐王死了之后 , 只怕下一个死的 , 便是那个上书去逼迫圣人的人了 。
于是轰动天下的齐王谋反一案 , 便以齐王被贬为庶民而结束了 。
谢灵瑜望着眼前这个结果 , 不算满意 , 却也明白齐王此生再无可能 。
可是她真正要对付的人 , 从来都不是齐王 。
如今齐王一走 , 安王和信王便是圣人唯二两个成年的皇子 , 即便还有一个七皇子 , 可是他年岁太小 , 朝堂之上也从无人将他看作是争储之人 。
倒是这段时间内 , 萧晏行时常出入宫闸 , 为七皇子讲课 。
他倒是对七皇子一直夸赞不已 , 七皇子不仅敏慧好学 , 而且性子温和 , 便是待身边的内侍宫女都十分宽容仁和 , 年纪虽小 , 却极有御下的手段 。
谢灵瑜听着萧晏行如此夸赞他 , 便笑着说道 :“ 难得听你这般夸赞旁人 。“
“ 阿瑜是觉得我平常不善言辞 ?“ 萧晗行坐在她对面 , 正在执白子准备落子 , 余是却在听到这句话时 , 拙头朝她看了过来 。
两人也是难得闲来无事 , 便手谈一局 。
谢灵瑜摇头 :“ 自然不是 。“
不过她随口双手托腮 , 轻声说道 :“ 我听闻刑部尚书家中丁忧 , 如今已上折子给圣人 , 估计过段时间 , 便要还乡了 “
丁忧这种事情 , 即便是官至尚书都免不掉 。
毕竟历朝历代都是百善孝为先 , 丁忧素来都是考校官员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