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内阁移位,嗣君初鸣
乾清宫内,王安一路快走,出了乾清宫之后,才敢放慢脚步,生怕李选侍改变主意,不让皇嗣离开乾清宫。
“王公公...”
“皇嗣!”
“臣杨琏,拜见殿下!”
“臣刘一燝(左光斗),拜见殿下!”
“李选侍阴谋挟持殿下以令百官,太祖皇帝有言:‘后宫不得干政!’若非见皇嗣当面,臣等便要强行闯宫,救得殿下周全!”
“今见殿下得周全,实乃我大明之幸,天下黎庶之幸!请殿下速速至文华殿升殿,面见百官!”
朱由校脸上很平静,但心里已经是在骂娘了!
搞得好像是你救本宫于水火之中一样。
“杨卿,何故如此?”
杨涟没想到朱由校居然一点都不着急害怕,反而脸上露出愠色,心中一颤,赶忙将求助疑惑的目光转向王安。
杨涟在君前失仪,照例是可以定罪的,你王安一句轻飘飘的话,就要揭过?
哼!
朱由校不气反笑,缓步从宫门内走出来,问道:“怎不见元辅?”
“殿下!”
出了乾清宫,朱由校已经是不急了。
“事发于肘腋之间,诸事未明,本宫欲见首辅、英国公、礼部尚书,议事之后,再去文华殿!”
首辅方从哲是浙党,与杨涟、左光斗这些东林党人不对付,英国公张维贤是勋贵之后,能力虽然不怎样,却能够引入一股新的力量。
手底下没有亲信,那便利用手底下的人不和,相互牵制,达成某种平衡。
朱由校一脸憨厚笑容,人畜无害的模样,简直就是阳光开朗大男孩。
大明祖制:皇帝驾崩,他这个太子要着縗服的。
现在这个规矩你要不要遵守了?
朱由校这句话,像是给事情定了性一般,王安与杨涟对视一眼,微微摇头。
王安一脸谀笑的恭维道:“主子爷圣机英断,考虑得是,是我等疏忽了,先去慈庆宫换縗服,祖宗成法不可变!”
皇嗣以规矩压人,难道他们还能破了祖制成法不成?
皇嗣长于妇人之手,甚至有传闻言之皇嗣未曾蒙学,大字不识一个,且喜好奇技淫巧,好木工,但现在看来,却并非如此。
前面的传闻,更似蛰伏之时的示弱于人。
诸事不明,诸事不明啊!
...
文华殿中。
首辅方从哲在殿中来回踱步,神色焦急。
万历四十六年,时内阁止一人,尚书止四人,侍郎止四人,科臣止七人,台臣在京者止十人,缺编严重,朱常洛登基之后,擢升提拔任用了不少贤臣入阁,让内阁的人数到了七人的地步。1
七人之中,有三人不在京师,如今内阁在京四人,少一人实在是太明显了。
东林党人可恶至极!
“元辅,陛下大行,而不见皇嗣,恐为奸人所挟持,请百官入宫,面见皇嗣!”
“请元辅当机立断!”
朝臣舆情汹汹,但方从哲余光稍瞥,便知道说话的那些人,大都是东林党人。
东阁大学士韩爌、朱国祚两人则是闭眼假寐,在菜市场一般的文华殿中,居然快要睡着了。
不知道谁喊了一声,韩爌、朱国祚两人眼睛骤然睁开,方从哲也快步走向司礼监随堂太监魏朝。
魏朝是王安的人,此刻瞥了方从哲一眼,面无表情说道:“皇嗣已至慈庆宫,召方阁老、英国公、礼部尚书入宫面见。”
韩爌原以为魏朝来了,后面便有皇嗣与刘一燝等人,他还准备趁皇嗣心神俱震之时,获得未来新君信任,打压异党,重振朝纲。
“魏公公,皇嗣为何不先至文华殿,再去慈庆宫?”
恐怕宫中出了变数!
“十万火急之事,到了慈庆宫便清楚了,何须再问,面见皇嗣罢!”
韩爌、朱国祚、礼部尚书孙如游不敢让皇嗣久等,哪里有时间询问魏朝细节,当即疾步跟上方从哲。
主动权不知不觉之间,已经是回到朱由校手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