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明成祖皇帝?(求订阅,求追读)
做绝。
然而湘王的死已经触碰到老朱家亲情之间的红线。
这或许就是皇室的诅咒。
先人不希望发生的事情,后人总会想办法让事情发生。
面对脸色都是骇然的父子,杨晨脸色淡然,根本不慌继续说道:
“湘王的死正式让朱允炆的削藩运动推向高潮。
同时远在京都的建文帝知道这个消息之后,第一时间并不是感到悲伤。
而是感到十分气愤,在他看来,自己削藩就是维护皇室的利益,可湘王的自焚让他感到是自己的错。
对,正如陛下所猜测的一样,建文帝从削藩开始,甚至让湘王自焚之后,他都没有认为自己的削藩有什么过错。
他反而责怪那些反抗他的人,于是湘王被他赐谥‘戾’,湘王没有后人,于是朱允炆命令宗人府将湘王的名字移除出族谱。”
最后一句话声音不大,却带来了犹如洪水般的影响。
朱标从站着变为腿脚无力。
整个人双目失神的靠在椅子上,他不明白自己的儿子到底为什么要这样对他的叔叔。
你削藩能理解,然而为什么在明知对方以死明志之后,却这样对待一个无后的叔叔?
“逆子!逆子!大逆不道啊!”
朱标从未感到如此气愤,他终于能理解自己父皇以前为什么会在弟弟们犯错的时候那么生气了。
现在,他就想着将朱允炆吊起来好好打一顿。
正如自己父皇说的那句话一样,教育孩子不能用言行举止,就应该用棍棒教育。
一百次言传身教不如一次棍棒来的实在。
台上朱元璋此刻状态很不好,内心翻腾如狂风暴雨,百感交集,脸色一会青一会红。
朱柏是他所有儿子里面,让他感到最为有孝的那一个。
杨晨说自己离世之后,这位儿子萌生了离世的想发,他丝毫没有怀疑这是杨晨骗他的。
原因就是他在去年给湘王受封藩王时,他给受封的皇子赐予了一条玉带。
当皇子都系好之后,他想要看看孩子们背后的装饰,于是就绕到儿子的背后。
唯独有朱柏将背后的装饰挪至胸前,说出了一句让朱元璋感到欣慰的话。
“君父不可背也!”
一个总是考虑到自己的儿子如何能不让朱元璋喜爱呢。
虽然他年纪小,然而朱元璋并没有因为他小而轻视他,反而很是期待将来这个儿子成长后,会成为一名多么优秀的藩王。
可惜了,眨眼功夫,就从杨晨这里知道自己期待的儿子未来的结局多么凄惨。
自焚而亡,连一个后人都没有留下来,甚至还要被挪出族谱。
这简直是一个令人感到杀人诛心的举措。
“不肖子孙!怎会有这样的孙子!真是.真是令咱感到羞耻!”
实在是受不了自己后人这副德行的朱元璋终于忍不住开口骂道。
要是朱允炆现在在他面前,朱元璋恐怕都不会保证自己能做些什么事。
侄儿逼死叔叔,这种事情放在历史上都是很罕见的存在,没想到居然出现在自个家。
朱元璋真是想不明白,自己老年了眼睛是有多瞎才会选择朱允炆这种蠢蛋成为继承者。
哪怕是让老三老四这样的皇子成为继承者恐怕都比朱允炆这个憨货好不知道多少倍。
让他感到无语的是安排什么不好,偏偏安排湘王府里面有人制造假钞。
这种莫须有的罪名,是个头脑清醒的人都绝对不会相信。
关键是,一个自焚而亡,以死明志的皇子居然被安排‘戾’这样充满侮辱性的谥号。
无后,国除,任何一项惩罚拿出来都感觉是欺负死人。
“标儿啊,允炆年龄虽说小,但也快到读书的年级了,你跟一众兄弟儿时不到两岁就开始开智。
允炆如今两岁了,从进入开始,必须要好好让他读书识字,最重要的是让他明白孝悌忠信的道理!”
朱元璋看向朱标,语气不可拒绝的嘱咐对方。
看到朱元璋的举动,朱标也是感到内心一阵感慨万分。
没想到教育儿子这件事居然还需要自己的父亲亲自指点。
他赶忙拱手施礼点头回应:
“父皇的嘱咐儿臣知道,等今晚回到东宫,儿臣定然会嘱咐吕氏好好教育允炆。
同时从翰林院里面找一些贤才学子教导他,让他早日明白兄友弟恭的道理。”
作为儿子,朱标怎么可能不知道朱元璋的脾气。
从对方一举一动之间,他早就看出来了,自己父皇已经按耐不住帮他教训儿子的想法。
然而他可不敢让自己父皇去打儿子。
自己父皇下手没轻没重的,朱允炆现在才两岁,还没彻底断奶呢。
怎么可能受得了朱元璋的一顿捧揍。
稍有不慎落下一个残疾,自己母后知道了,肯定会跟父皇大吵一架。
届时闹得不可开交,他裹挟在中间绝对会很不好受。
朱标这番回复总算是让朱元璋激动的情绪有些平复,而后他看向杨晨,接着问道:
“后边呢,还有哪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