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糖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类型 >浴火大清 > 第二百四十一章 取名震旦

第二百四十一章 取名震旦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滕毓藻点燃一支香烟后说道,“这三家公司都已震旦为名,寓意这些公司、银行会以震天动地的速度快速崛起并发展。”

“它们分别为《震旦贸易公司》、《震旦实业发展公司》和《震旦民生公司》,还有《震旦投资发展银行》。”

“另外,取大公至正寓意,创立一家名为《大公报》的报馆,客观公正报道时事要闻,也更方便让世人了解知晓前锋军的所作所为,同时积极介绍西方先进知识,重振洋务之风气......”

随着滕毓藻的侃侃而谈,将这些公司的章程及发展方向一一呈现在几人眼前。

按照滕毓藻的设计,《震旦贸易公司》,主要从事进出口贸易以及国内贸易,总公司设在汉口,汉口地处腹地,又有长江水路连接沿海,可以更好辐射内陆地区,从汉口到山西陕西和保定都较近,便于转运前锋军所需物资。

《大公报》也同样设在汉口,这主要还是考虑到在东南互保这方面,张之洞的态度比较暧昧,这两家公司设在那里,张之洞不至于过分难为它们。

《震旦实业发展公司》,主要从事创立类似现代西方企业的工厂等实业,总公司设在上海,周学熙担任总经理;

《震旦民生公司》,主要从事和民生有关的,诸如药房和百货、娱乐一类的和民生关系最密切的经营,总部也在上海,黄楚九担任总经理。

而《震旦投资银行》,则专注于投资和吸储、揽储,为其它三家公司提供资金支持,当然也是这几家企业和前锋军的资金往来的渠道,总部暂设在上海,由席立功担任总经理。

《震旦实业发展公司》和《震旦民生公司》以及《震旦投资银行》这三家公司,将总部设置在上海,主要是考虑到这里地处沿海,经济发达,又是洋商比较集中的地方,最主要的还是考虑到上海金融发达,不仅国内几乎所有的大钱庄票号都在上海设有分部,那里也是外资银行最集中的地方,便于款项往来。

滕毓藻特别强调,所有这些公司和银行、报馆名义上的所有人都是宁星普,不能出现他的名字,甚至他是实际上的后台老板这件事也不能对外透漏,以免受到洋人干预。

所以,宁星普是所有三家公司和银行、报馆的董事长,坐镇态度相对暧昧的张之洞辖地汉口。

对于滕毓藻的计划,最为吃惊的是周学熙。

来之前,对于滕毓藻点名要周学熙去直隶的原因,父子二人可是思虑多日,最后周学熙和父亲周馥都认为,如今由于前锋军连战连捷,滕毓藻风头很劲,名声更是响彻大江南北,说是如日中天都不为过,战后,不管朝局如何,都会有此人一个较好的位置。

所以,滕毓藻此番应该是想要同周家拉近关系,然后利用周家在直隶多年的人脉,好能在直隶做得顺风顺水一些。

既然如此,父子二人也决定,周学熙就先去帮这个滕毓藻一把,如果日后此人不行,再想办法离开也就是了。

可是,现在周学熙终于明白,他们父子二人都小看这個滕毓藻了,如今看起来,此人似乎不仅仅是一个武人那么简单,还所图不小。

现在和洋人这一仗,胜负还没见分晓,他就已经开始考虑建工厂、办银行和报纸了,这哪是一个军务总办应该做的事?

滕毓藻吸口烟说道,“现在的当务之急是这些公司、银行、报馆都要以最快的速度开办起来。”

“然后迅速调集资金、招聘人才、遴选投资经营项目、购买机器设备和材料,还有经销渠道等等。”

滕毓藻看向周学熙,“缉之兄,你在工部做过事,对办实业多少要熟悉一些,所以这个《震旦实业发展公司》就只能由你受累,把它办起来了。”

对于周学熙是否会肯帮他,滕毓藻并没有太大把握。

他自己虽然也出身北洋,甚至还可以说是周学熙父亲周馥的下属,可现在自己毕竟是在帮助朝廷同洋人作战,在某种程度上,甚至可以说这是在同参与东南互保的督抚们在做对。

好在,周家父子都是北洋内洋务运动的切实推动者和落实者,他们未必就对朝政争端如何感兴趣。

滕毓藻说完,就满脸期望地看向周学熙。

果然,周学熙点头说道,“蒙大人抬爱,下官怎敢不尽心竭力,大人要把这公司办成西洋式的,下官对洋人公司运作也有些了解,这还不难。”

周学熙话锋一转,苦笑着说,“办这样的工厂,主要难在两处,一是所需资金数额巨大,二是要有懂洋人技术的人员。”

“技术人员还好说些,只要肯出高薪,总会找到人的,可资金就很成问题了,张香帅当年建设汉阳铁厂耗资高达六百万。”

周学熙吃惊地看了宁星普一眼,惊讶地对滕毓藻说道,“大人,难不成......宁老先生的家产竟然有千万之巨......”

对于周学熙的疑问,滕毓藻不会回答他的这个问题,而且他也不能回答,不要说宁星普捐赠家财这件事本就子虚乌有,即便真有其事,滕毓藻也不会说出准确数字,成立这些公司,除了他要为日后的发展做些先期准备,比如人才储备。

另外,这些公司银行还要承担一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