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占领南掌
秋风轻拂,落叶纷飞,给大地披上了一层淡淡的金黄。
次日一早,佟康开城投降,带着城中官吏到城门处迎接贾珠进城。
贾珠也觉得纳闷,昨天才刚谈完,怎么今天就突然投降了?
不是,难道这套话术真的这么有杀伤力,可以不战而屈人之兵?
如果真这么有用,贾珠什么都不做了,人手发一套《宣言》和《选集》,以后开个印刷厂算了。
关键还是枪杆子里出政权,要不是城外近三万骑兵,佟康也不会这么老实。
不过,佟康不试图抵抗就直接投降,贾珠还真没想到。
贾珠原本以为双方会先打一场,等佟康发现确实打不赢后,再选择投降。
贾珠昨天给佟康说的一番话还是起到了很大作用,至少在佟康心里树立了贾珠光辉伟岸的形象。
不知不可为而为之,愚人也;知其不可为而不为,贤人也;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圣人也。
在佟康心里,下意识就将贾珠拔到了一个很高的地位,就算不能建立一个大同世界,至少也可以施行王道,和诸国现在的这些统治者相比,不是一个级别。
贾珠身穿铠甲,骑着高头大马,领着上万将士来城门前接收佟康的降书。
受降后第一件事就是接收王城的一万八千南掌军,只有控制他们,才算是真的掌控了南掌王城。
由于是主动投降,贾珠只是让将士收走了他们的武器和铠甲,还是居住在之前的军营里,由贾珠派兵看守。
王城的城防由辽东军暂时接管,等后续收编完南掌军队后再做安排。
贾珠又让佟康下令去将支援勐川圹的五千将士叫回来,同时发布投降诏书,命令南掌各城池城主开城投降。
不管各城主选择投降还是抵抗,反正这个流程必须做。
然后又安排人去边境上让两千辽东军将四千南掌俘虏押送到王城来。
如此,王城的军队便尽被掌控,贾珠才算是真正控制了王城。
贾珠并没有急着进行改革,等完全控制南掌后,再一并动手,更方便。
贾珠命令奈温和思良发尽快攻下勐川圹,然后一路南下,顺便将小城池也打下来。
又命令赵武带着两万辽东军从王城南下,攻占沿途城池,最终攻占最南方的勐占。
如果对方愿意投降,就和在王城的安排一样,先控制住守城的兵马,其他的暂时先不用管。
佟康的投降诏书迅速蔓延全国,各小城城主望风而降,皇帝都投降了,人家三万兵马都不打了,他们三五千兵马怎么打?
赵武一路南下,几乎没有遇到什么抵抗。
最终在勐占和纳克打了一仗,只用了半天时间,就将纳克的一万将士打的损伤惨重,纳克无奈投降。
不到十天时间,贾珠就彻底占领了南掌大小各个城池。
贾珠命令他们,留下部分将士守城,其余将士押着城主及各城的将士们回王城。
既然已经打下来了,就要开始治理了。
打天下难,治理天下更难。
南掌王国联盟制的形式必须要改,管理的层级越少越好,国王和城主双层管理算怎么回事?
由于南掌投降的势力比较多,所以贾珠也不能和在东吁一样,将所有的世家豪绅都杀了。
佟康的军权和财权被贾珠剥夺了,给他留了行政权,暂时由他管理南掌国内的行政事务。
贾珠让佟康在国内开展清明吏治、为民平反的活动。
对于有罪的城主、官吏和豪绅,一律从重处罚,贾珠就是要为收拾他们找一个借口。
不要以为主动投降,贾珠就拿他们没办法,贪污受贿、违法乱纪,都是整治他们的手段。
对于确实没有问题的那些人,可以保住一命,但是只能留下足以维生的家产,其余部分全都必须充公。
各个城池统一纳入南掌朝廷管理,由朝廷派遣主政官和治安官。
现阶段的城池还是由贾珠派兵镇守,就是为了防止有人浑水摸鱼,打家劫舍,鱼肉乡里,为祸一方。
除此之外,其余政策都和东吁一样,照搬就行。
南掌原本有近十万将士,只有四大城邦损失了一部分将士,其余小城的将士保留的比较完整,所有南掌将士加起来还有八万多人。
军队规模太大,按贾珠的设想,南掌这点土地,有两万兵马就足够了。
贾珠还是给这些降兵一个选择的机会,愿意回家务农的就离开,愿意接受整编的就留下。
最终居然还是留下了四万多人,既然他们想留,贾珠也没赶他们走。
反正他们这批人和东吁军一样,是他们国内最后一批将士,等他们退役或战死,如无意外,贾珠就不会再在南掌征兵了。
兵本身就不是很好管理的存在,他们离开军队,就有可能成匪,比普通百姓,不确定性更大。
这种小国,只需要治安官和少量的治安员,能够管理一些小偷小摸,维持正常秩序就行了。
大型的山贼土匪、百姓起义、外国侵略等,贾珠的军队会处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