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章 崛起(求订阅)
的顺利水到渠成,完成了突破。 突破带来的改变,同样也是知识体系的深化,和知识结构的重新构建。 如果把原来的陈恭比作是一棵碗口粗的树,而现在……他这棵树飞速成长,已经有了一人环抱,挺拔之姿。 知识承载的宽度和枝繁叶茂的程度,远超之前。 现如今,陈恭只需要耐心的给这一棵树输送营养便可。 不过…… 最让陈恭惊喜的,却是这个奖励。 测序技术! 什么是基因测序技术呢? 一句话,很宽泛的能概括。 基因测序技术能锁定个人病变基因,提前预防和治疗。 自上世纪90年代初,学界开始涉足“人类基因组计划“。 而传统的测序方式是利用光学测序技术。 用不同颜色的荧光标记四种不同的碱基,然后用激光光源去捕捉荧光信号从而获得待测基因的序列信息。 虽然这种方法检测可靠,但是价格不菲也是有目共睹的,一台仪器的价格大约在50万到75万美元,而检测一次的费用也高达5千到1万美元。 最新的基因测序仪中,芯片代替了传统激光镜头、荧光染色剂等,芯片就是测序仪。 通过半导体感应器,仪器对DNA复制时产生的离子流实现直接检测。 当试剂通过集成的流体通路进入芯片中,密布于芯片上的反应孔立即成为上百万个微反应体系。 这种技术组合,使研究人员能够在短短2小时内获取基因信息。 而使用传统的光学测序技术需等待数周乃至数月后才能得到结果。 同时,检测一次的费用也降到了最低1千美元。 现如今的陈恭早已不是之前的他了,经过这段时间的科研和学习工作,陈恭其实已经踏足到了生化领域。 如果说探针技术是生化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基础的话。 那么……测序技术,绝对属于这个领域的进阶核心技术之一。 陈恭压根没有想到,自己竟然获得这样的一项有竞争力的技术。 这一次,真的是收获太大了。 …… …… 当天下午,杨广业和齐欢,以及所有课题组的成员,正式举办了开题。 徐通和顾斌作为嘉宾,见证这一次的开题。 而会议上,杨广业这一次也是一改往日的保守,直接邀请陈恭上台。 “这个,课题开始之前,我们首先要感谢陈恭!” “之所以能有这个课题,是因为陈恭当时准备发表的一篇论文,让徐教授一眼看中,这才有了我后期的准备工作。” “所以说,要说首功,肯定是陈恭的。” “而这一次,也不用问多说了,能保住课题不降级,这同样也是陈恭的功劳。” “我和齐主任认真考虑之后,做出了一个决定。” “这个课题的负责人,我们决定进行修改。” “确定以陈恭为我们课题第一负责人的身份,主管该课题的顺利发展,也负责课题大方向的制定。” “这一点,也得到了我们院长顾书记的认可。” “让我们把最热烈的掌声,献给陈恭!” 话音落下,现场众人顿时被吓了一跳。 谁也没有想到,陈恭会成为课题的主要负责人。 第一负责人和第三负责人虽然同样都是负责人。 但是可以这么说。 第一负责人就是课题的最终成果的获益人。 比如,课题获奖了。 拿到了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等同于陈恭获得了这个奖。 但是,第三负责人,不可能。 所以说,从第三负责人直接调整到第一负责人,这个变化,绝对比起从一个普通的课题组实验员到课题组第三负责人要震撼。 第一,就是所有权! 可以说,这一次,杨广业竟然把课题的所有权给让了出来。 要知道,这可是一个国自然基金项目三星课题! 多少人一辈子都无法拿到,哪怕是杨广业也是第一次。 可是他竟然让了出来,这是何等的勇气和决绝? 顾斌欣赏的抬头看了一眼杨广业,他很开心对方能做出这样的改变。 徐通此时都有些惊讶的看着杨广业,他没想到……对方竟能做出这样的改变和选择来! 开弓可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