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9.长生虚妄(2 / 2)

在收到伪诏之后,不加思索选择自尽是因为始皇帝平日威严加上他与父亲怄气。可要说威严,汉武帝难道没有威严吗?晚年汉武帝那可太威严了,杀人甚至杀至亲之人都不眨一下眼睛。为什么刘据被逼到绝境后却没有像扶苏一样束手就擒呢?”

“从刘据与身边人的对答推测,正是因为有扶苏这个例子在前,刘据不想重蹈覆辙啊。然我个人觉得没有扶苏的例子在前,刘据大概率也不会束手就擒。因为相较于扶苏觉得父要子死,子不得不亡,刘据对父亲更信任。”

“我们前面说过了,即便汉武帝晚年对成年儿子有所疏离,但卫太子对父亲是有很深滤镜的,在他眼中武帝一直是英明贤主。若是矫诏令他自杀,以卫太子的性格绝对是第一时间觉得有小人作祟,而不是相信武帝要杀他。”

“正是这种信任,在江充等人对他出手时,他见不到父亲,才会怀疑汉武帝已经山崩或者病得不能说话被苏文之流把持了,所以下定决心起兵清君侧。”

“其实刘据这个判断也不算错,当时汉武帝虽然能够言语,但是左右消息都被苏文等人封锁,只能听到苏文等人想要他听到的消息。这是一种我以为我还是乾坤独断的主君实际上已经成为内臣手中‘傀儡’的状态和傀儡没啥区别。”

“若汉武帝当时已经昏迷无法说法,没准还能让刘据成功清君侧,没有发展成一场大祸呢!只能说天意弄人,最该调换的不是扶苏和刘据,而是始皇帝和汉武帝。一个在最该说话的时候已经咸鱼覆身不能说了,一个在最不该说话的时候,被人牵着鼻子走发出了悔恨不已的命令了。”

“毫无疑问,巫蛊之祸就是一场因汉武帝病重糊涂,被身边人懵逼耳目,父子之间信息不对称导致的政治灾祸。什么关于汉武帝有预谋的通过巫蛊只会废太子或者说拔出卫氏外戚这种说法是根本站不住脚的。”

“关于汉武帝有预谋的废太子这个说法,汉武帝虽然一心求长生,但他晚年那般糊涂,那般忌惮成年的儿子,其实就是他心里清楚长生不过虚妄的映射。若长生真的可行,他就不会觉得儿子碍眼了。”

“卫太子死时,刘弗陵才虚四岁,最终决定杀钩弋夫人,定托孤大臣立幼主,这对汉武帝而言其实是非常艰难的决定,而是在太子死后不得已做出的选择。他自己就少年登位,吃过被人辖制的苦。那么为什么选择刘弗陵呢?”

“因为那些年长的的儿子汉武帝一个都看不上,从后面的发展来看,汉武帝那些成年的儿子也确实连刘弗陵这个娃娃皇帝都不如,一个个都跟傻子似的。对于君王而言生儿子容易,生个能继承皇位的儿子可不容易。”

“你看隋文帝杨坚有整整五个儿子,但没一个好苗子。立了一个太子不太行,废了之后换了一个更差。汉武帝得了长子一培养就培养出一个优秀的继承人,这种福气要是始皇帝和隋文帝能和我们一样看两千年历史都要对他羡慕死,哪想到他自己犯糊涂逼死了。”

明太/祖朱元璋也表示很羡慕,他觉得自己的太子养得比汉武帝好,奈何天幕说太子的身子骨不够好。这让老朱非常羡慕卫太子的好身体,卫太子死前可是都孙子都有了,若非横死,妥妥长寿像。

朱元璋杀心极重,却唯独对自己的儿孙宽容,连儿子私造龙袍这样的事都能轻拿轻放,对于汉武帝能四代同堂的福气,老朱可是很羡慕。

“从卫太子死后,汉武帝拖了几年实在拖不下去才立了幼子来看,在巫蛊之祸前,武帝并没有接替储君之位的人选。在自己年迈,没有备选储君的情况下,汉武帝琢磨着废太子,那可就不是老糊涂了,得是杨广附身才能做出这种脑子进水的决定。”,